
湘潭农村生活,户外垃圾桶110套,
清扫道路、转运垃圾、除草,这是67岁的彭新华每天的工作。作为湘乡市龙洞镇楠香村聘请的环卫工,她负责村里的清洁工作。像她一样的专职保洁人员,楠香村今年一共聘请了4人,因此,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楠香村的变化,为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整治树立了典范。自今年5月湘潭启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以来,全市农村卫生环境明显改善。通过结合自身区域特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湘潭市10个示范村大都建立起了“责任单位主导、示范村委落实,村民群众参与”的整治体系,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设施建设快速推进
农村环境整治这一实事工程开展以来,作为牵头单位的市环保局立即行动,组织相关责任单位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发放了《湘潭市农村生活垃圾整治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并就此项工作到各示范村进行指导和督查。
按照方案要求,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得到快速推进。到10月底止,10个农村生活垃圾整治示范村建设,累计投入资金402万元(县级投入及村级自筹),完成工作量85%(工程建设类完成80%)。总计配备户用垃圾桶3670多套、户外垃圾桶110套,新建垃圾池387个、垃圾中转站3个、垃圾临时填埋场1个,建设垃圾焚烧池508个,配备人力垃圾车30台。各级共发布相关网络信息3篇,印发宣传手册6200多份,制作大型宣传牌3块,小宣传标语155条,悬挂宣传横幅9条。10个示范村基本上都成立了专职的保洁队伍,制定了日常保洁制度。
一些示范村还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了垃圾处理设施。如楠香村在田间地头设立了农药瓶等有害垃圾收集池9个;湘乡市西北村在集中居住点设立了专门沤肥的水泥池,用于收集果皮蔬菜叶等厨余垃圾。湘潭县乌石村、九华毛家村各建设1座大型垃圾中转站,岳塘区青山村、昭山马安村都设立了1个垃圾回收站。
整治思路持续创新
今年10月24日-26日,农村生活垃圾整治示范村建设检查考核小组采取“听汇报、看现场、访村民”的形式对全市10个示范村进行调查了解。检查发现,大多数示范村能结合自身区域特点,制定工作实施方案,筹集资金,通过创新形式和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工作。
在农村生活垃圾整治过程中,一些好的办法、好的举措不断涌现。如昭山马安村,发动党员、村民组长、村干部带头开展庭院整治示范户创建,以庭院整治小示范带动村容整治大示范,目前全村已创建庭院整治示范户50多户;岳塘区青山村推出废旧电池“两旧换一新”的措施,既减少了废旧电池乱扔的现象,又提升了村民爱护环境的意识;湘乡市西北村采取“可回收垃圾回收、有机垃圾入沤肥池、建筑垃圾铺路、枯枝树叶焚烧、不可回收垃圾本村填埋”这种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就近化”的处理形式,极大地减少了垃圾量,降低了垃圾处理难度。
长效机制不断完善
湘潭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绝大部分示范村建设的责任单位做到了职能明确、分工具体、责任到人,生活垃圾整治工作基本落实到位。“责任单位主导,示范村委落实,村民群众参与”的整治体系,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以昭山马安村为例,该村将全村划分5个区,由5名村干部分片负责。九华毛家村成立了环境整治理事会,将全村分成4个区,实行垃圾整治包干包片负责制度。通过持续推进,这些制度正在转化成整治工作的长效机制。
目前,多数示范村建立了保洁队伍,配备了专职保洁员,并按要求建立了生活垃圾整治工作各项管理制度(清扫保洁制度、垃圾收集清运管理制度、垃圾处理管理制度等)。此外,大部分示范村都开展了村民卫生评比,有的示范村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了奖惩办法。如九华毛家村与村保洁员签定了责任状;湘乡市楠香村为保洁员设立了绩效考核工资;昭山马安村对连续评比不清洁的村户,从农村优惠政策上给予限制。通过物质奖励、授牌挂旗激励,这些机制收到了奖励先进、敦促后进的良好效果。
相关信息
同类文章排行
- 西班牙一城市将户外垃圾桶上锁 防民众翻找食物
- 湘潭农村生活,户外垃圾桶110套,
- 深圳垃圾处理调查:户外分类垃圾桶未起到作用
- 天津站站台难找户外垃圾桶 仅剩两个基本台配备(图)
- 三合新镇村民买户外垃圾桶2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