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环泰桶业
绵阳环泰桶业
全国咨询热线:0816-2896767
您正在浏览:环泰桶业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城市垃圾突围"最后一公里"

文章出处:HuanTaiWang.Com 作者:HT-WM人气:发表时间:2017-01-04 17:10


       国家发改委、住建部2016年联合提出,到2020年底,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分类,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破解“垃圾围城”困局,浙江一直在先行先试。早在2000年,杭州就是8个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之一;经过15年探索,又成为国家第一批26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之一。不仅如此,目前我省所有市、县均实现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每个市、县都有1座及以上末端处置设施;县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26%,无害化处理率位居全国前列。

  然而相比农村,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仍有不少短板,如居民自觉意识不够、约束机制缺乏、市场适应性和技术路线不明确等,要形成更加现代高效的分类回收体系,仍需不断探索。

  居民习惯如何养成

  在杭州市西湖区翠苑五区,设有多个垃圾房。按照分类投放要求,每个垃圾房都配有“餐厨垃圾”“其他垃圾”等不同颜色的垃圾桶。但记者日前发现,桶里面的垃圾仍旧“一团混”。有居民反映,垃圾分类刚推行时有很多人响应,后来由于一些居民未养成分类习惯,影响到周围其他居民,分类做法最终未能坚持下来,如今已变成“哪个垃圾桶空着就投哪个”。

  居民难以形成分类投放习惯,一直是城市垃圾分类推进缓慢的主因之一。去年6月,杭州市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曾对各区生活垃圾“三化四分”工作情况开展检查,发现问题725处,其中垃圾错投、分类错误等问题419处,占总数的57.8%。

  放眼全球,推行垃圾分类,都需要长期的理念推广、习惯养成。从1980年起,日本通过10年全民教育,逐步建立一套近乎苛刻的垃圾分类制度;瑞典在培养国民垃圾分类意识上,足足花了一代人的时间,对不愿意分类的人,政府重新设计垃圾容器,提高乱扔垃圾的难度。

  如今,这些经验正被我省各地广泛借鉴。各地通过居民使用手册、社区宣传橱窗、移动宣传板等形式,加强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杭州、宁波还推出电视公益广告。杭州、宁波、嘉兴、绍兴等地,建立了由环卫工作人员、街道干部、小区管理员和热心市民等组成的分类现场指导队伍,在早晚垃圾投放高峰时段到现场指导,提高分类正确率。

  分类制度如何规范

  垃圾怎么分,分类之后怎么处理,分类不到位怎么监管?在推广城市垃圾分类的过程中,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各地。央广网一项调查发现,九成以上网友表示,平时没有垃圾分类意识,主要原因除了“习惯不到、没有受到相关宣传普及”外,就是“分类价值不明确”。

  “目前垃圾分类做得好的小区,大多依靠物业监管落实,需要小区保洁员进行二次分类,实际上这样的做法,只能够应付考核,治标不治本。”杭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监管中心分类指导科科长曹勐奇说。

  缺乏制度性约束,是垃圾分类推进缓慢的重要原因。有专家指出,现行法律法规对生活垃圾分类只有鼓励性条款,对各级政府职能、公民权利义务、分类行为规范等,缺乏明晰的刚性约束和制度规范。

  为补足制度短板,让垃圾分类更有章可循,杭州在国内省会城市中率先出台实施《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并配套发布《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范》,规定居民垃圾分类不到位,最高可罚款200元;宁波也启动了《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立法;温州、绍兴、台州、丽水等市则结合实际制订有关条例,对生活垃圾分类提出了制度要求。

  有了制度约束,垃圾分类的监管力度明显提升。《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截至2016年11月底,共发出整改通知236条,执法处罚案件约40件,有18名居民受到处罚。

  共治机制如何形成

  引入企业和社会资本,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让垃圾处理产生价值,是各地期盼的垃圾处理长效模式。

  但有专家指出,我国垃圾回收方式与发达国家不同,多数有价值的废品通过卖废品、捡破烂等形式回收利用,剩下一些价值较低的废物,如旧衣服、废玻璃等,看似可回收,实际上回收成本比生产新产品还高,“在无利可图的情况下,社会资本不愿意进入,居民参与度也难以提高”。

  这种困境正被打破。去年6月,浙江本土企业、从事垃圾回收再利用的“虎哥回收”,在杭州市余杭区选择了10个社区,与街道、社区物业合作,试点“互联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新模式。

  按照这种模式,居民只需完成垃圾“干湿分离”,即餐厨垃圾、厕所垃圾为“湿垃圾”,其余垃圾为“干垃圾”,“虎哥回收”都负责回收,并付给居民每公斤0.6元的“环保金”。用这些“环保金”,居民可在“虎哥回收”设置的回收站、便利店换取近2000种商品。

  “这种分类方法简单易操作,又有利可图,居民参与度非常高。”公司副总经理胡振斌告诉记者,试运行半年多来,10个小区居民平均参与率近90%,有的达95%以上,同期生活垃圾减量达26%。

  这种“政府—企业—社会”共同运作的垃圾分类模式,如今正在我省推广。据省建设厅介绍,目前已有127个小区开展智能垃圾分类试点,利用二维码、物联网等手段,采取积分奖励等形式,提高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此文关键字:
收缩
  • 电话咨询

  • 08162896767
  • 微信扫一扫,咨询!